1. 首页
  2. 国学文化
  3. 内容

谢维良——绽放文化奇葩的娇子

作者:创始人 日期:2019-08-09 人气:1596

谢维良,横飞太行跨燕山


谢维良,字:举贤,号:青山居士,男,1962年2月27日生,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仓口村人。中共党员,现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、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副秘书长、河北省工艺美术研究中心执行主席、北京市普圣商学联合会高级顾问、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、磁县民俗文化研究社顾问,原邯郸磁县《磁州农情》及《合作之路》编辑部主编、《民俗中原》编辑部首席顾问。

  image.png 

    谢维良标准照

这就是谢维良从农村走出来后,一步一个脚印而迈到今天的。要说他的经历,还是从头说说他经典的缩影吧!

一、童年的心

他的家乡盛传着他的故事中,童年趣事很多,其中有两件童年趣事令我非常感动:那是在他三、四岁的一个冬天里,雪下到地上足足有一尺多厚,当时的农村取暖条件是靠人工用砖盘起来的煤火来越冬,老人小孩都是冻得浑身发抖。小小年纪的他,不由产生了怜悯之心,于是,他脱光自己的衣服,露出胖乎乎的小身躯,跑到院子里的大雪堆旁蹲着。这时,他的大姐姐看到他冻得浑身发抖时,从屋里拿出衣服直往他身上披,还要把他抱回屋内。可他坚决不让,还大声地对大姐姐吼道:“不要抱我,我要把天地暖热,让全天下的人不再受冷!啊啊!放下我!”

另一事,在他大约六、七岁的时候,是个酷暑的时间里。他看到人们在地里做工,热的都是汗流满面,甚是痛苦。于是他还是脱掉衣服,躺在大街上,任凭太阳曝晒。这让父亲看到后,抱起他的小身板就往家里走。他摔打着双腿,嘴里喊着:“爹:我不走,让我在这儿晒吧!我还没有把天盯凉呢!要是不把天盯凉,人们还再受热啊!”这话让父亲听到后,不知说啥好,感到孩子自小就有怜悯苍生的胸怀,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!

他就是这样,骨子里怀揣着那颗大爱的心而长大的。

二、幼年的事

在那时的年代,孩子们玩耍的乐趣就是群聚,由于谢维良的心能胸揽四海,而导致他在孩子们心里,被推荐“孩子王”的宝座。这让他这个幼年时期,刻画出许多精彩的趣事。

 image.png

幼年时期的谢维良

那一年,他十二岁,当中秋节到来时,他想着如何让伙伴们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,还能尝到同伴之间的相互的乐趣。于是他就想起了一个游戏:他把伙伴们召集一起,如此这般地介绍了活动的规则,伙伴们听后,都拍手赞成。

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,他让娘准备了一个大簸箩,娘也没问原因,因为她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,再说平常教育孩子不让随便去沾人家的光。

活动开始了,孩子们各自从家拿来一个干粮放到预先准备好的菠萝后,坐到一旁。这些干粮里,家境好的孩子拿来的细粮,家境不好的拿来的是粗干粮,反正自己拿来家里最好的就行,这算是考验伙伴的忠诚度吧!他让这些伙伴排列好队,然后五人分一拨,用毛巾蒙住双眼,让在其菠萝里抓干粮,规则规定:每人用手只能摸一次,摸住哪个就吃哪个,这算是碰运气了。如此轮番,一直到菠萝里的干粮拿完,他还强制让那些拿到粗干粮的伙伴一定吃掉,不得浪费。这倒使孩子们兴致有佳,对他的这种做法深感有趣。他对伙伴们说到:“咱们这种活动的意义,就是让大家体验到咱们大家庭的滋味,互相品尝对方,也让对方品尝自己,好让咱们互相珍惜咱们的同伙,长大后学会换位思考、理解他人。”他还说:“如果你拿到了粗干粮,就能清楚别人艰苦的生活,从而爱惜自己来自不易的生活,滋生同情的心;如果你拿到了细干粮,那就要努力奋斗,为能吃上白面花糕和包子等等之类的细粮而刻苦学习。”

这次活动过后,连村里的大人们都说,维良这孩子心里装着大家,年龄虽小,但他做出了大人都想不到的事。他不光自己懂事,还生着法让伙伴们从小学会团队的重要性,人与人之间的亲情。更重要的是,和他一起玩耍的伙伴从小就懂得换位思考的思想境界,这才是大儒之风啊!

三、初入世道

1979年,全国高考刚刚恢复第二年,社会上的往届毕业生纷纷加入高考行列,无疑给大学招生的比例就小的多了,因为那时国家的高校也有限。当成绩出来后,谢维良以低于大学录取分数线的五分而名落孙山。就是这个分数,当时也算是好学生了,当他决定复读而选择学校时,好几所学校都为他敞开了大门,如此,他如愿进入了一所理想的学校开始学习。

可天有不测风云,当他刚进入复读的第二个月,父亲因脑溢血导致了偏瘫。家里因盖房而烧砖的打砖坯子需要继续进展,他在这种环境中进入了1980年的高考,可让他早已预料到的成绩出现了,这次距录取分数线相差35分。这让他很沮丧,他知道,这将寓意着自己与大学的缘分彻底灭绝了。

他把自己关在村后的一所邻居新盖的房子里,一下就是一个月,母亲心痛地劝他,并每天给他送饭。经过他自己给自己做思想工作,最后毅然战胜了黑暗,而重整身心,投入到家里的农田里,开始的一年的土地劳动。他边劳动,边寻思,最终得出一个结论:“我就是农民,也要当一个奔赴四海的大农民。”

如此,到了1982年春天,他向邻居和邻村的同学说道:“谁愿意跟我出去闯荡的就来找我!”他说出这一句话时,是出于脱贫致富心切的嗨话,是他自认为怀才不遇的牢骚话。可说着无心,听着有意,几天后,到他家找他愿意跟随的有38人。看着这些人的信任,他从地图上找啊、看啊!最后决定,到内蒙古临河县,因为那里的地理环境和风土民情适合于自己家乡的生活。

于是,他就带领一伙人到了那里。他们先到了一家砖窑厂,干了两三个月,那个姓郭的窑厂老板不给工钱,经过曲折的较量,总算给了点生活费,就这样,一伙人离开了这个窑厂,又要寻找下一个打工的地方。当他到了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县第三建筑公司总经理办公室,总经理刘永明经过几句谈话,打心里相中了他,见他是个文人,就开玩笑地逗他:“你如果能随口作一首诗,我马上让你的伙伴进场工作。”这时,他想起了诗圣李白的《行路难》,借鉴了其中几句,又根据自己眼前的困境,脱口而吟:“拔剑四顾心茫然,仰天长叹行路难。却问谢某愁何在,只见俗人不见贤。”总经理刘永明边听边想,深层次地理解这首诗,心想:这不是暗示我吗?突然他用右手向桌子上狠狠一拍,大声对谢维良说道:“我就是你要找的‘贤’,就冲你这首诗,我不光接受你,而且让你所有的伙伴都来这里干活!”言罢,先给了他一些生活费,并让所有人即刻进场。

在这里,经过几个月夜以继日的艰辛工作,年底都算拿到了想象的工资而乘火车回到家乡,享受着家庭的温暖。

他为了他人,毅然放弃自己的个人得失,因为凭他的才华,自己顾自己是轻轻松松,而且还能找到理想的工作。可他没有这样做,他心里想的是大家,知道自己的责任,而无怨无悔地为大伙奔波着。他常说:“天地赋予某一个的聪明智慧,就是为大众服务的,否则对不起天地。”

 image.png

杭州千岛湖考察时的谢维良

四、文学路上

1990年,谢维良只身到邯郸市,以经商为主,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经历。期间,他帮助下岗人员找门路,帮助老红军、老革命前辈,帮助社会弱势群体,这些例子举不胜举,受到社会及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。于1995年8月22日,被邯郸市工商局个协党委破格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同年被邯郸市人民政府命名为“最佳个体工商户”。1999年,被河北省省委、省政府命名为“先进工商户”等等。这其中的经历,都是他高尚的思想情操带来的……

到2011年,应邀到邯郸磁县工作,上任不满一个月,他就被磁县农协办主办的《磁州农情》编辑部任主编。2014年,又任《合作之路》报编辑部主编。2015年,任北京普圣商学联合会高级顾问,磁县民俗文化研究社常务副社长兼秘书长。

image.png

挥毫泼墨的谢维良

他自2011年6月任《磁州农情》编辑部主编以来,每期15至18个栏目,如果各栏目的稿件不足或没有投稿者,他都要自己加班填补上需要的内容。这其中的内容,和谐了社会,有效地遏制了不良上访的行为,深得磁县县委、县政府肯定,为党群和政民起到了有效的沟通和拉动关系。并于2011年被邯郸市磁县县委、县政府授予“发展磁县功勋奖”,同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被磁县县委、县政府评为“普法先进个人”,同于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被磁县县委评为“优秀共产党员”荣誉称号。这其中的荣誉包含着他不知多少心血,但他也有收获,那就是他深得人们的爱戴,因为他给人们带来的和谐精神难能可贵。

他的作品:《为了一句诺言》于2011年10月刊登在《邯郸文化》刊物上,2014年,《蔺相如与磁州农情》《也谈美女》《我的烈士堂哥》《也谈丑女》《也谈心态》《茹茹公主那点事》《麻将精神》《清明插柳枝的由来》以及自己研创的三维立体诗相继刊登在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《大国记忆》第5、7、9、10、12、14等期上。

2016年12月,出版22万字的《百荷》专集书一部,本书突出了道德修养、灵魂净化的中心思想,深得读者好评,并于2017年4月25日被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评为第二届河北省民俗题材创作二等奖。

 image.png

谢维良(左)与河北省采风学会会长张炳吉(中)以及元氏县

作协主席张君刚在赞皇县蜜蜂基地

因出生在以儒家教育为本的家庭里,自幼就对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。就是这个兴趣,把自己从小就引导了民俗民风的探索与追索,以致把祖传的民俗用文字记录下来。在婚丧嫁娶的民俗传承中,探索其中的礼节来源。曾经在春节的民俗上,写出了《难以忘怀的传统春节》,用文字详细地剖析和记载。传说的神话也做了大量的故事还原,如:牛郎织女的故事用《七夕,包含一个惊天大智慧》,从而,把一片神话中的人和事落到生活中;九龙圣母、五龙圣母、乌龙爷、狐仙、树仙等也都还原与现实,写出《从五子登科到五龙圣母》的散文。还原生活,追踪原理,是让我们净化自己的灵魂,放下自我,服务众生,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现实中的“神”和圣人。鉴于此,在2016年12月,由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主席袁学骏为主编而出版的《河北新世纪民俗事项研究》一书中,被特聘为该书副主编。同时,出版的《河北春节习俗事项》一书中,刊登文章。

研究民俗,还原民俗,让民俗的精神来净化人们的心灵,让世界充满关爱与慈悲,让人世间没有仇恨,没有烦恼,互相尊敬,互相感恩,是谢维良文章最主要的中心。

他把每一次活动都做为契机,把自己的志向立足全国、放眼世界,挖掘民俗文化,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为人类的和谐发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进取。

五、诗词显志向

他的文章都是倍含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华,他把每一人、每一物、每一事的内涵研究透彻后,再从中吸取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正能量,来浓缩成富有传统灵魂的美妙篇章,来掀起社会的爱国情操、孝的真谛、节的传承和义的蔓延等儒家思想。特别是他随手而写的诗词,都是宝典。但他却没有留下,这是他谦卑的心导致的。他经常说,因为自己没有进过大学门槛,也就没有经过科班的专业培训,写出的诗词不敢张扬,全做自己的日记而已。但当你读过他的诗词后,会让你对世界一目了然而心胸廓然、满眼是爱的感觉。所以,如果没有读过他诗词的话,我劝您好好品读一下,您就尝到其中的味道了。是故:“不尝梨子,难知其味”乎!

他越是谦虚,读者越是喜欢他的作品。2016年,在河北省 “灵山碑”竞赛中,他即诗即书的作品,荣获了最高荣誉的“名家特别奖”。

image.png 

谢维良在湖南长沙考察当地民俗

2016年4月17日,河北省“三祖帝都碑”颁奖会议在张家口涿鹿县的《三祖帝都庄院》举行。来自全省的文学家、艺术家共计9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。在才艺显现的环节中,他应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主席袁学骏先生要求,要现场用即诗即书的风格,写出自己一路的感想,要求:诗里必须有“三祖帝都庄园”六字。他在此时,联想到从邯郸到张家口一路的途径,又联想看到涿鹿漫山遍野怒放的杏花,感悟到涿鹿黄帝、炎帝、蚩尤的《三祖庙》,不由在几秒内奋笔疾书,写出了气势磅礴、表达自己雄心壮志的:“横飞太行跨燕山,一片杏花连云天。三祖帝都庄园地,真想在此修神仙。”诗篇。

此诗一出,赢得了在场领导、文学家、艺术家们的热烈掌声。从那一刻,“谢维良”这三个字就慢慢在全省文坛内蔓延开了。这也引起了中国民俗学会领导的重视,不久,他就被吸收为该学会会员。

而今,他获得的作品奖不计其数,但他没有以此为傲,还每天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去攻读知识,他总认为自己心中的那片智慧土地太贫瘠了。

image.png 

谢维良在河北省学习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上讲话

采访最后,他对笔者说,自己现在不仅限于横飞在太行山和燕山为目的了,而要飞往中华大地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,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华永存天地,让伟大的文明古国与日月同辉!因为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!!!

(记者 俎本新)


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?

70